Search

【東奧城事:新國立競技場】
東京奧運期間,我們也會從城市與建設的觀點,回顧一下東京為舉辦奧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東奧城事:新國立競技場】
東京奧運期間,我們也會從城市與建設的觀點,回顧一下東京為舉辦奧運所進行的眾多改變。首先就從奧運的主場館開始吧:

為了爭辦奧運,2012年日本政府計劃改建舊國立競技場,設立可開閉屋頂,容量8萬人的「新國立競技場」作為主場館。並由安藤忠雄擔任審查委員長,召開國際競圖,共獲得46件投稿,最終由Zaha Hadid的設計取勝。但Zaha Hadid的前衛設計造價高達3000億日圓,遠超過開始計畫時的1300億,也造成極大爭議。

而除了經費,由於主場館位於明治神宮外苑,又要取代1964年奧運的主場館國立競技場,量體巨大(70公尺高),且充滿強烈建築師個人風格的設計,也令不少日本人覺得格格不入。槙文彥便是其中代表人物,甚至曾發言表示應由全日本代表(All Japan)所組成的陣容來執行本案。磯崎新更批評場館設計像「一隻等待日本沈沒的烏龜」。

2015年7月,在民意與政界的輿論壓力下,總理大臣安倍宣布計劃「白紙撤回」,重新競圖。為了能抑制花費,新的競圖採取必須和綜合營造商組成團隊的Design-Built形式,已經投入兩年多時間修改圖面,基地配置都已經做到已經可動工程度的Zaha Hadid與日建團隊,雖然曾經想再次參與競圖,但卻因為找不到日本營造商合作,而不得不放棄。

另外,為了趕上奧運,緊急舉辦的競圖時程緊迫,並加上「要表現日本樣貌」、「要使用木材」、「競圖資料要使用日文」等條件,使得這項國際競圖最後僅有兩組日本團隊參加,分別是隈研吾/大成建設,以及伊東豊雄/竹中工務店、清水建設、大林組。最後在同年12月,由隈研吾團隊拿下競標,預估工程費用1489億日圓。

Zaha Hadid的設計被腰斬,重新選出日本設計師的這項作法,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便以「#獵殺女巫」來形容,並且拿來和戰前國會議事堂、關東大地震震災紀念堂競圖中的排外現象相比。另一項令人感嘆的巧合是,以建築師而言還算盛年的Zaha Hadid,四個月後在邁阿密巡視工地時感冒染上肺炎,住院時竟然心臟病發猝死,連東京奧運都沒有看到。

隈研吾和伊東豊雄的設計,雖然都是使用木材,但分別呈現出各自的個性。

隈研吾擅長將量體分解,減少對環境壓迫,呈現出現代解釋的日本禪風。他提案中從體育館拉出水平的遮陽板,並在屋簷中設置縱向的格子,讓人聯想到日本古建築的垂木,這部分和他過去在馬頭町廣重美術館使用的木質反覆百葉也很相似,將日本傳統轉化爲洗鍊的極簡感。

而伊東豊雄利用竹中工務店開發的耐火集成材,做出72根並排的巨大木列柱,支撐潔淨純白的座席與波浪狀屋頂,也讓人想到他在高雄世運主場館中強而有力的混凝土支撐單元,在結構性上更加一目瞭然。

最後隈研吾方案獲選,評論家認為他的設計代表更纖細優美的和風,但也有不少人有微詞。例如伊東就認為,隈的設計只贏在造價低一點點,設計表現性的分數並未勝出。另外隈研吾的合作廠大成建設,先前就參與了Zaha Hadid案的計畫,也導致隈研吾案在坐席與樓梯的配置上都和原案很像,因此被諷刺為只是大成請來幫外觀拉皮而已。

不過,這些爭議過去之後,國立競技場總算在期限內完成,當然遇到中國武漢肺炎...又是另一件事了。

完成後的國立競技場,在細節上還是有許多巧思,例如木材來自47個都道府縣的衫樹與落葉松,座席採用五色大地色塗裝,上層淡色多、下層深色多,具有遠觀時空位不顯眼的特性,沒想到竟然在這次奧運上派上用場......

許多奧運主辦城市均面臨場館閒置的問題,但相對來說,新國立競技場的出路相對熱門。除了將成為天皇杯、早慶戰等重要賽事固定場地(類似溫布利大球場)外,也有許多職業足球隊表達認養主場意願,並也有出售冠名權和民營化特許經營的討論。在有點寂寞的東京奧運過後,新國立競技場將成為未來至少半世紀日本的國家代表場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高雄好過日》協會,為 2016 年 3 月在高雄發起的青年組織,並於 2017 年 6 月 18 日正式登記成為協會。好過日成員們來自高雄各個地區、有著不同的職業及成長背景。   《高雄好過日》希望高雄「過好日」之前,必須先要「好過日」。協會以「城市想像」與「在地實踐」為兩大主軸,融入「公眾參與」、「永續發展」、「社會自由」等核心概念,用在地視角談高雄議題,從外國工業城市轉型尋找高雄可行的出路,並致力成為民間與政府的對話平台。​
《高雄好過日》協會,2016 年在高雄發起的青年組織, 2017 年 6 月 18 日正式登記為協會。 定期定額捐款:https://pse.is/EMGGJ
View all posts